十月廿二 作品

第675章 预警机也可以高低搭配(第2页)

 虽然根据风洞测试结果来看,首飞的风险很小,但那毕竟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他这边回答的话音刚落,旁边另一名技术人员就打开了终端机柜的电源。

 这个年代连windowsxp都还没有,预警机自然轮不上用图形界面操作系统。

 因此界面也没什么好看的,一番自检结束之后,crt显示器上就出来一个绘制着距离和方位的示意图,不过上面只有中间一个光点。

 旁边的另一个屏幕上闪着几个英文提示。

 首长的外语很好,看得懂那是雷达自检失败的意思。

 “你们这里洋文好的人多得很呐,但我们自行研发的雷达,有没有把操作界面也换成中文的可能?”

 他倒是没有直接下令要求如何,毕竟也是搞技术出身,知道在这种时候外行指导内行要不得。

 “软件上没什么难度,但汉字字符占据的字节数有点大,预警机操作终端为了保证稳定,性能远不如普通pc,所以我们目前还是用了英文。”

 王晓模赶紧解释道:

 “不过等到以后硬件水平提高上来,要改过来的难度也不大,我们争取……”

 话才说到这里,就被首长面露笑容地挥手打断了:

 “我只是随便一问,不必因此影响到正常的研发进度。”

 王晓模稍微松了口气。

 虽然他也算见多识广,但在这种环境下,高低还是带着点紧张。

 “既然雷达的性能没有问题,那么飞机本身怎么样?”

 好在首长没有一直给他施加压力,而是很快把注意力转向了另外一边的梁绍修。

 后者尽管早有准备,但听见这个问题还是内心一沉。

 毕竟,如今全世界用上相控阵雷达的预警机其实总共就大卫国的费尔康和瑞典的爱立眼两种,空警200的雷达得益于后发优势,哪怕不如那两个,也绝对称得上当世前三。

 相比起来,运8这个平台就有点丢人了……

 当然,不管怎么说,问题还是得回答:

 “经过改进之后的运8气密型平台,目前的几项关键设计指标都比原来的运8c有所提升,在改装完成之后,预计可以达到580km最大平飞速度、2000公里航程和大约4.5小时留空时间。”

 对于特种机平台来说,重要的也就是这三个指标。

 只可惜……确实都不怎么样。

 气密型平台本身的空载最大航程也才3000公里冒头,如今装上总重超过5吨的任务载荷,再加上一个诱导阻力巨大的天线和大号垂尾,还能保住一多半航程已经是梁绍修能力的极限了。

 “也就是说,在飞行性能上,确实还跟圆环工程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