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963章 怀疑人生的印度设计师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他一定会回到十分钟以前,阻止那个瞎比画饼的自己。

 什么mk1a?

 什么升级计划?

 不存在。

 就这个东西,爱要不要。

 主要是,科塔·那拉亚博士万万没想到。

 人,竟然可以不要脸到这种程度——

 把取消掉的订单转移到改进型上面去。

 听上去似乎没什么问题。

 但那是在这个“改进型”已经存在的前提下才没问题。

 现在基础型的mk1都还没造明白,就直接把订单砍掉四分之三,对于项目发展和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诚然,斯坦航空公司属于国企,空军现在想要更先进的mk1a升级型,肯定需要另拨经费,不至于需要他们自筹资金。

 但装备研发过程当中的很多问题,并不是有了钱就能马上解决的。

 lca的总体设计在相当程度上借鉴了幻影2000,甚至相当一部分工作就是由法国人完成的。

 所以,在这个名义上是“自研”的项目当中,技术人员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要积累经验,甚至还跟很多技术引进的型号一样,要一边缝缝补补,一边对法国人在大三角翼上的一些细节设计进行吃透和理解。

 只有通过mk1型的研发和生产,把这些过程全部走完之后,才具备改进新机的可能。

 否则贸然动手,一旦中间出现什么差错,别说解决问题,就连排查原因都很难做到。

 这还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更麻烦的地方在于,lca作为一个拖拖拉拉了将近20年才完成首飞的项目,虽说自研的浓度不太够,可也是印度航空工业数万人的心血。

 而且从验证机的测试情况来看,即便是mk1型,也能够实现当初“以制空任务为主,取代米格21和米格23mf”的设计目标。

 但在这距离成功只剩下临门一脚的时候,国防部承诺中的订单不仅没有扩充,反而缩减了。

 这对研发团队的士气打击是极其严重的。

 就像你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总算完成上级的kpi,结果不光没看见奖金,反而被傻x上司骂了一通,而且下个月还被设定了更高的kpi。

 搁谁来也遭不住。

 想到这里,那拉亚定了定神,决定尝试着说服对方。

 “蒂普尼斯将军,不知道空军方面,希望新型号的mk1a能够实现怎样的作战目标?”

 这种时候,肯定不能跟甲方大爹起冲突。

 因此博士选择了相对迂回的策略。

 “我们的新飞机不能只作为一种用于防御的型号,而是应该拥有足够的进攻性,比如发射主动中距弹,还有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

 蒂普尼斯在td2号验证机面前手舞足蹈地说道:

 “当然,还有更远的航程、更大的载弹量,可以支持飞机在空中作战更长时间,而不是起飞之后半个小时就要降落……”

 这下子,那拉亚有点懂了——

 这不完全就是想要对标北方邻居的歼10a么……

 他一边在心中暗骂对方这种完全没道理的攀比心,一边开始在脑子里飞快地组织语言。

 “但是将军阁下,lca最初的研发目标,只是取代像米格21这样的老式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