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209章 摸着美国人过河(第3页)

 “但如果在稍远……比如二三百公里以外的地方使用高超音速武器,那留给我们防空系统的准备时间就会被极限压缩。”

 两个月前那次阵仗颇大的海空对抗,虽然被双方同时压下了报道,但对于太平洋两岸的业内人士来说,都不算什么秘密。

 常浩南又盯着桌上的报纸看了一会,接着释然地摆了摆手:

 “威慑是双向的,就像当年的原子弹一样。”

 “在敌强我弱的总体背景下,多一种相互威慑的手段,显然对我们更有利……”

 说到这里,他突然想起了当年陈老总那首妙笔生花的《咏原子弹》,只好强忍笑容,把后面的话给憋了回去。

 不过,陈志巍显然没有这样乐观:

 “但是对方公开出来的时间表,可还是比我们快上很多啊……”

 2005年这会儿,美军虽然已经取消了一大批冷战末期开始研发的装备,但至少表面上给出的原因都是发展路线问题。

 诸如f22战斗机和弗吉尼亚核潜艇这类被保留下来的型号,研发流程也都比较顺利。

 所以对于波音方面给出的高超音速武器研发计划,绝大多数人肯定还是抱着认真的心态看待。

 而且,也必须承认,美国的高超音速计划到目前为止,发展可以说一切顺利。

 在常浩南还在考虑用火箭发动机+双锥体弹头搞验证弹的时候,波音那边用氢氧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的x43a都已经成功试飞过两次了。

 “我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就好,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常浩南回答道:

 “x51a本来只是个空军研究实验室负责的小项目,连经费都是东拼西凑出来的……现在从美军那边获得了正式户口,自然要在工期上面体现出来,比预期提前一些也很正常……”

 他当然知道美国后续的高超音速武器研发并不顺利。

 但既不方便,也不准备这么早就说出来。

 一来是无凭无据地没法解释,而且也保不齐人家在这条时间线上就支棱了一回。

 另一方面,也算是给陈志巍他们带来一点紧迫感。

 稍作停顿之后,又继续补充道:

 “另外,让美国人在前面探探路,在某种程度上对我们也有好处……”

 陈志巍的表情也随之放松了些许:

 “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嘛……”

 “……”

 借着这个话茬,常浩南也顺势回到了正题:

 “先不说美国人的事情了……”

 “试车中心那边,现在的情况如何?”

 见对方说起正事,陈志巍迅速收敛神情,蹭地一下起身立正:

 “已经全部准备就绪,引导车就在下面,随时可以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