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343章 核常兼备(第2页)

 听到这里,景志远突然回想起了刚才的一个细节:

 “对了,我记得你之前好像提到过……模块化战斗部?”

 其实常浩南刚才就在好奇,对方为什么没问到这个关键点。

 看来总算是反应过来了:

 “乘波体构型对于重心比较敏感,所以任务载荷的变化对于飞行包线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没办法像传统弹道导弹那样相对自由地进行排列组合……”

 景志远露出有些迷惑的表情:

 “都已经10倍音速了,不论反舰也好钻地也罢……还需要什么特殊的额外设计么?”

 他的思路显然还有些受限。

 “呃……我们设计了两种预制的可替换战斗部。”

 常浩南把屏幕上的剖面结构图放大,以便看得更加清楚。

 原来,中间偏后位置的载荷部分由两种不同颜色和阴影样式的图例构成,只是刚才图本身比较小,所以没能看清。

 其中一种红色的,含能装药呈两头粗中间细的漏斗型,周围包裹大量预制的钨合金破片。

 属于在弹道导弹上面不多见,但防空导弹领域很常用的线性聚焦式杀伤战斗部。

 应当是考虑到高超音速飞行体本身就已经具备非常强大的侵彻能力,所以战斗部只需要最大化在一定区域内的杀伤效果即可。

 景志远很快便想通了其中的关节,把注意力放在了另外一种黄色标识上面。

 截面是上下两个卵型结合在一起。


 非要说的话,形似一颗花生。

 如果换个人站在这,哪怕是个技术领域的专家,恐怕也得愣上一阵子。

 因为没有任何常见的战斗部是这种奇特的形状。

 但却正好和景志远专业对口。

 “核战斗部?”

 他几乎脱口而出——

 上下分级的双卵形/双球形结构,是小型化核战斗部的最典型设计。

 位于上方相对较小的初级结构是一个作为扳机的内爆式裂变弹,只是会在中间加入少量聚变材料,用于诱发后续反应。

 而下方体积较大的二级结构则是以铀238-氘化锂6-钚239/铀235三层材料为主的聚变部分,用于真正释放出热核武器的恐怖威力。

 任由景志远目瞪口呆地看了一会儿之后,常浩南才解释道:

 “这个射程潜力,如果只能装一枚常规弹头的话,未免有些浪费,尤其是在威慑过程当中……核弹头重量轻但体积大,如果没有在设计阶段预先考虑,是没办法临时被替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