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352章 机动弹道(第2页)

 梁彦刚之前操作的一直都是模拟弹,只有尺寸与重心分布跟实弹相同,却并没有更细节的内部结构,如今听到这个数字,也是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嘶——”

 他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后脑:

 “4.5吨……这东西如果服役,是不是我军装备过的最大的非核战斗部?”

 刑牧春航天出身,对于这些涉及到武器装备发展史的问题不是很确定,显得稍有些犹豫。

 “单论当量的话,那肯定是了。”

 这个时候,旁边另一名技术人员非常笃定地回答道:

 “3000-2型自由落体航弹的总重只有2.8吨,装药更是才1.5吨左右,东风16的标准弹头一枚顶它三个……”

 刑牧春有些惊讶地看了过去:

 “你怎么这么清楚?”

 “我在二院那边有不少熟人……据说型号总师在最终决定设计方案的时候,虽然表面上是讲为了跟咱们实现子系统通用,所以要尽可能保证导弹总长度一致,但实际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造个大炸弹的愿望……”

 听到这个回答,刑牧春的嘴角明显抽动了几下。

 倒是梁彦刚有点明白这种心理。

 由于陆军和海军在火力投送层面的局限性,第二炮兵在军队内部的主要竞争对手一直都是空军。

 原本,二炮靠着难以拦

截和远程点穴的优势,毫无悬念地领先几个身位。

 但近些年来,随着各类先进战机和新型弹药逐渐铺开,局面似乎有发生逆转的可能。

 毕竟空军在弹药投送密度方面,还是有着难以逾越的优势。

 所以梁彦刚之前听见“一枚东风16顶三个3000-2航弹”的时候,也觉得心中暗爽……

 ……

 梁彦刚毕竟不是研发人员,因此关于导弹本身的交流很快结束,话题也回到了后续的试验工作上面。

 “所以……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他谨慎地询问道。

 810旅的训练水平毫无疑问地属于优秀水平,但作为全军换装经验最少的单位,对参与定型试验这种事确实没什么经验。

 刑牧春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带着梁彦刚走进了旁边一扇不太起眼的小门。

 此时后者才发现,这间看着像是仓库一样的地方,里面竟然还藏着一个设施完整的会议室。

 似乎是看出了他的疑惑,刑牧春介绍道:

 “早年间备战的年代,空军曾计划在这里建造一座主体运行在地下的基地,只保留一部分跑道在上面,用来起飞强5甲,往南下的敌人头上扔氢弹……当然后来狂飙一号完成了一个核扳机,强5甲也在中途不了了之,所以基地也修了一半就废弃了,直到最近被我们利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