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缺 作品

第364章 宋大善人(第3页)

 百姓间知道“宋怀瑾”的人不算多,倒是知道“济方药铺”的存在。


 济方药铺在淮安的名声本来就不错。


 这下更是好了,连带在淮安的宋氏族人都得到了隐形的好处。


 “宋东家真是菩萨心肠啊!”


 “是啊,这般慷慨,怕是连神仙都要称赞!”


 “西北将士保家为国,保护着我们一方的安宁,听说宋大善人是不想看到西北的将士饿着肚子去打仗。”


 “呵,想一想最近城里的粮价,一天天的往上涨。这人怕对比,一比就给比到泥地里去了。”


 “你说得太大声了,小心以后买不着粮。”


 淮安府的茶楼酒肆无不在讨论此事。


 宋锦捐赠行为。


 后续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好比淮安的粮商,这段时间他们都是闭门不出。


 不然,人人戳你一句,你还有脸活吗?


 有粮商为了面子,只能捐出一笔粮食。没有多久又有人跟风,这一人捐出一笔,那加起来数目也是相当可观。


 而这些人捐赠是直接送去府衙。


 本来流言刚起来,知府尚不知原因,后来让人去查明,消息是从顺安商行那里传出,是由一些去搬运粮食的工人无意间传开的。


 事实证明,济方的东家确实是捐出了数万石的粮食,还托顺安商行运去西北军。


 知府大人便找上了陶掌柜。


 秦驰在陶掌柜出发前,便让陶掌柜不惜代价,尽快购买足够的粮食运往西北。


 说来还是陶掌柜会做人。


 在淮安府的知府找上门的时候,陶掌柜便以礼相待,商谈过后便是一拍即合。


 顺安商行来运输粮食,由知府来带头处理捐赠一事。这种可以捡到好名声,又能增添政绩的机会,知府没道理不应允。


 当即就让衙门所有人配合陶掌柜行事。


 淮安的知府没有去克扣或者刮一层油水。同时,他也不允许衙门其他人伸手,还再三警告,谁敢伸手就处理谁。


 这可是他升官发财的机会。


 谁敢挡他的官途,谁就给他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