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子嗣问题(合章)
马顺心里虽觉得王振太过于小心,但却不敢说出口。
只是讪讪道:“不大可能吧?”
王振却抬着眼皮睨他:“顺子,对现在的位子可还满意。”
马顺心里一突,不知王振何意,但心底却打起十二分小心,此事乃是他最大心结。
满意?
满他妈的头。
老子恨不得宰了徐良和姓于的小子。
马顺脸色数变,王振瞧在眼里,语带讥讽:“若是还不满意,可以再往下降几级。要不然,你也做个试百户得了。”
“王公,顺子知错了。”
“知错?有吗?我怎么看不出来?”
“王公……”
平日里王振骂他几句,他倒觉得没什么,现在这样阴阳怪气,他却打心底觉得害怕。
王振冷哼一声,又见马顺可怜兮兮的样子,这才脸色稍霁。
叹口气,语重心长道:“木德公的消息走露,可见底下人并不干净,你也莫忘了,当年木德公和慈宁宫那位,也是有些交情的。我再告诉你一件事,徐良刚去慈宁宫了。”
“啊……?”
见马顺还听不明白,王振斜着眼,淡淡道:“姓于的小子刚回京,徐良就去慈宁宫了,别忘了那小子这次去的是哪里?”
马顺这才恍然大悟,额头冷汗津津,差点惊叫出声:“是太皇太后……?”
“不知道,所以才让你去弄清楚。消息走露,这么长时间过去,你连一个内鬼都没揪出来,说你做个试百户,怕是都有些抬举你了。”
“王公,卑职明白了,请王公再给卑职一些时间。”
王振似有些疲惫,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
马顺却突然迟疑起来:“对了王公,卑职刚想起一件事……”
见他吞吞吐吐,王振没来由的有些烦躁:“有什么话,直说…!”
马顺不敢再隐瞒:“刑部的方郎中和大理寺的刘寺丞,以前倒是常去喜公公弟弟的「轻荷楼」,二人平日里和喜公公……走的也近。”
“小宁子?”
王振突然眼睛射出一道亮光,马顺被这双眼睛盯着,只觉得遍体生寒。
“难怪,如此就说的通了,我给他擦屁股,他倒还在给我惹事,好啊……当真是好的呱呱叫……”
王振大笑起来,甚至鼓起了掌。
马顺见状,忙道:“卑职现在就去问清楚。”
“还问什么问,让他立刻滚过来见我!”王振随手又砸了另一个白瓷茶盏。
马顺浑身一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只觉得度日如年。
王顺砸了白瓷茶盏,气顺了许多:“去知会吉祥一声,让他也过来一趟。”
马顺如蒙大赦,连忙告辞退下。
等到出了王振值房大门,迎面撞上手里捧着一叠奏疏的金英。
“咦!马指挥什么时候来了?”
马顺悄悄回头,压低声音:“金公公,王公正发火呢!”
“是吗?哎……!你瞧我这记性,还有几份,怎么就给忘了,得赶紧回去取一下。”说完,也不理马顺,径直走了。
金英自始至终,连看都没看一眼手上捧着的奏疏。
马顺摇摇头,叹口气。突然听见值房内又有摔砸东西的声音传出,心里一慌,三步并作两步,急匆匆逃也似的离开了。
一旁在门外候着的随侍太监脸上苦兮兮。
抬了抬脚,却又立马放下,似乎在权衡该不该进去。
……
工部郎中王佑近来日子并不好过。
前些日子,朔望朝参,一心想更上一层的王佑,狠了狠心,对被下了督察院大狱的于谦当堂参劾,要落实其罪。
为此,他不惜和山西道监察御史封清,在朝堂之上,当着陛下和文武百官的面,互相攻讦。
那日,百官表率,文臣之首杨士奇训斥了他。
这件事若落在旁人身上,心里估摸着得遑急好些时日,但王佑却恰恰相反。
他自己知道,以他的才干和出身,想要再往上爬,极难。
如今朝中风向大变,陛下大伴王振自正统朝初接任司礼监掌印以来,朝廷一些望到风向的官员,早已投身其门下。
王佑心中急切,奈何自知身份低微,想要投效,却苦无门路。
直至月前,于谦被下都察院狱,嗅到风声的王佑知道自己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