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因为我们来过(第2页)

 外放的官员都是在朝中没什么关系的,如此后果,自然容易滋生酒囊饭袋。

 王直顿了一下,换做是他,也不想让后辈去那穷乡僻壤之地锻炼。

 这是人的私心,可是有些工作,就是需要克服私心。

 陈循转动着眼珠子,连忙开口道:“山东举人不是很多被捕吗?填补湖广之地,也不是不可以。”

 “那些人?”

 闻言,王直看向陈循,猜测其的小心思。

 若是山东举人能用,那么之前被惩罚的陈循之子,陈英也非不能任用。

 “可不怕山东举人对朝廷怀恨在心?”

 王直淡然问道,目光直勾勾看着陈循。

 见状,陈循咂舌道:“某有私心,但湖广本是流放之地,此举二优。”

 “其一,我等皆是万中取一,那湖广之地也一样,不求各个成材,只求万人之中,有一治世之才便可。”

 “其二,收心,如今山东军威浩荡,若能将功补过,想必举人也非蠢人。”

 “其三,你我皆知,阀门不愿后辈受苦,可天下并非阀门多,那些寒门更多,只缺一个机会,王尚书,可不能只让圣上为公,朝臣为私。”

 陈循说的有理有据,王直虽然赞同,但还是问道:“天下为公,可陈尚书也是为私,难道不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到了圣上面前,某也不会藏私,如今补缺,也多是关系,就算某不破之,等那学校学生成长,圣上必然不会坐视不管。”

 陈循依照自己的理解,显得十分自信。

 “可学校学生不参加科举。”

 王直皱眉疑虑,而于谦却恍然大悟,道:“某知道了。”

 “于尚书,你知道什么了?”

 被于谦的声音吓一跳的王直,转身看向于谦。

 “纸上学来终觉浅,不科举,也可为吏,以吏锻炼成长,学校之考试,就如科举,以圣上实践之道,那必然是要经过历练。”

 圣人说的不科举,难道就不能绕过科举当官吗?

 在军营的于谦可是知道的,武备学校里的学生,只有考试,没有科举,可这妨碍里面的人不受于谦重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