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因为我们来过(第3页)

 被于谦这么一说,王直瞪大了眼睛,这是未曾想过的道路。

 “若是如此,那未必不能让山东举人入湖广。”

 许久后,王直喉咙滑动了一下,喃喃说道。

 上废宣慰司,下设流官的人才空缺暂时解决了,剩下的,就要有一个能主持大局的人。

 “湖广有王骥将军,还缺一个巡抚,在三司使确立之前,能主持大局之人。”

 王直没有多少迟疑,时代的改变,总会优待那些会适应的人。

 “我等先拟个章程,再举荐几人,由圣人定夺吧。”

 这事在永乐的时候就做过,现在不过是填补一下永乐帝没有做完的事情而已。

 几人都知道,最难的是将京城的经验用在湖广之地,那里可没有圣人,工作岗位想必不可能有太多。

 而且,京城里的重工厂也不可能放在湖广,毕竟那是国家战略资料,哪能离圣人的视线太远。

 收到内阁的反馈,朱祁钰不由得感叹,不愧是内阁大员。

 在大明打理好湖广之后,到了清朝,便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当前这句话应该是【苏常熟,天下足】。

 两句话体现了商品粮货源地的变化,朱祁钰也知道,那些朝臣口中的蛮荒之地,很多并不是,只不过,时代的发展限制了而已。

 从苏常到湖广,那可不只是单纯的种田丰收,其中还涉及到水运。

 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只要往湖广里塞人,受朝廷实质管辖,其他的事情自然会随之发展。

 就如现在的京城,吸纳了各地的流民,然后吸引来商户,周边自然也被影响,为了分一杯羹,那些官僚缙绅只能提高农户工匠的待遇。

 正应了后世一位战士说过:“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只是,这巡抚的人选,朱祁钰想到了一个人,那便是以后要去辽东的薛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