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心 作品

第129章 樊楼对(上)(第2页)

 “你说的前两点,本官很认可,但是第三点,本官有些不认可,什么是民心?北齐是契丹族,而我们大启是汉人,作为北地汉人的他们来说,他们不应该更加支持我们吗?”

 “太师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启是在五代十国之后新创的一个朝廷,百姓经过多次皇家的易主,在百姓看来谁来当这个皇帝真的没有那么大的意义,谁来当皇帝都是要交税,谁来当皇帝都是要服役,那么肯定会选择一个偏向平稳的环境,要知道打仗是要死人的,甚至有一些部队,高兴了屠一个城玩玩,不高兴又屠一个城玩玩,试问哪个老百姓愿意战争?”

 “小友说的很有道理,那小友的意思,现在我们大启就是不战了?”

 “学生的意思,结合学生之前说的话,我们已经失去了武力收复燕云十六州最好的机会,现在的我们最好的选择在学生看来,就是经济战为主,武力收复为辅,一旦他们国家经济衰败了下来,我们一方面派出部队在边境威慑,一方面用钱买回燕云十六州,这在学生看来是最好的方法。”

 “那如果他们不同意用金钱买燕云十六州呢?”

 “那就打呗,一个朝廷没有了经济支撑,朝廷发不了粮饷,那么谁还会为朝廷战斗呢,只要他们出现新君易主的情况下,我们就打过去,甚至我们还可以派人过去帮助他们新君易主。”

 “孙子兵法曾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交,其下伐兵。小友当真是大才。只不过想过一个问题没有,朝廷的百官可会同意这样做?”

 “太师大人说笑了,这只是学生在朝堂之外的浅陋之见。”

 “意思小友进入朝廷主张就会变化?”

 “没有这个意思,学生的意思是说,进入了朝廷,我的建议就会更加全面化,现在学生并不知道朝廷现在是怎样一个环境,也就没有办法制定相对应的措施,但是学生的思想不会变化,那就是和平收复燕云十六州,不仅如此,最好还能用和平的方法收回西凉。学生也说了学生不知道朝廷的情况,比如说,朝廷每年户部的收入具体是多少等等。”

 “呵呵,小友说对了一点,那就是小友确实有一些想当然了,不过小友的建议还是很不错的,有机会本官会和官家汇报小友的想法的。”

 “先生这万万不可以。”

 “有何不可,小友是官家所钟意的李师师的干儿子,有这层关系在,小友的未来不可限量,说不定的未来本官还指望小友照拂。”

 “太师大人说笑了,自古以来宠臣都没有好下场,又何来照拂太师的说法,只求他日学生身败名裂之时诸位大人能拉学生一把,学生自然就感激不已了。”

 “哦?小友似乎对官家的安排有所不满?不过想来也是,小友虽然思想还有一些幼稚,但也确实有着不俗的才干,小友心里的想法肯定是明明能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官员,却因为官家的一条旨意成为了官员对里面的宠臣而非常不满是吧?”李星群心里一惊,作为太师的刘沆为什么会把话说的如此的清楚,他难道不怕有人把这个话传给官家,不过,既然官家上樊楼都带着刘沆,那就说明刘沆应该属于官家心腹那一类的存在,这样一想后,李星群才回答说:

 “实不相瞒,学生并没有不满,只不过学生不知道怎么做大启一朝的宠臣罢了。”

 “为何这样说?”

 “皇权的势力不够强大,从古至今,秦始皇发明皇帝这个称号以来,没有那一个朝代的皇帝会被人用官家称呼,皇帝都是官家了,那么皇权的地位可想而知,这也是之前我们说主战主和说的形势已经变化,建国之初,皇帝有把握能压得住武将,所以可以用那些武将去扩张土地,消灭敌人,但一旦进入王朝的稳定期,后面的君王就不一定有那样的威望了,君不见前朝玄宗皇帝,如此雄主不也发生了安史之变吗。”

 “哦?小友这还提醒本官了。当初的安禄山不就是杨贵妃的干儿子吗?”

 “所以,我那个干娘不是压根进不了宫内吗?同理的太师想过没有,贵为一国之君的官家,为什么连一个喜欢的女人都没有办法接入宫中?赵飞燕、赵合德两个公主府舞女出身,不也成为了汉朝的皇后和贵妃吗?更不要说抢夺自己儿媳妇玄宗皇帝,抢夺嫂子,弟妹的李世民这些人,这不就是皇权的衰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