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767章 空军才是重头戏(4K)(第2页)

 而很明显,美军吃瘪,是全世界人民都喜闻乐见的。

 那些宣传报道如今早已经满天都是。

 尤其华夏这边,还专门拿好几期新闻节目介绍了这次事件。

 所以,当这几门高炮通过面前的时候,周围突如其来地就响起了一阵掌声。

 甚至有几个国家的武官还一边鼓掌一边转过头,意味深长地看向了两个美国人。

 周瑞夫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感觉拳头都硬了。

 气抖冷.jpg

 实际上,就连常浩南都没预料到,李良新竟然真的会把59式高炮搬上阅兵式。

 看见这个地导和高炮混编的方队时,他差点没憋住笑出声来。

 好在只展示高炮而没展示反隐身雷达,也体现了华夏这边历来凡事留一手的习惯。

 不必担心被有心人把华夏和击落那架b2联系起来。

 这个锅,暂时还是由俄国人背着合适。

 在这样热烈,甚至有些欢脱的气氛之下,跟在后面的s300pmu反而没什么人关注了。

 当然,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解说员并没有像上一世那样暗示华夏已经引进了s300生产线,只当是一种普通的高性能装备介绍了一番。

 关于这件事,前两天去武清机场的时候,郑良群还专门咨询过常浩南和丁高恒的意见。

 而后两者一致认为,考虑到如今航空兵的装备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甚至国产第三代战斗机也马上就要列装服役的情况下,完全没必要搞这种意义不大的虚张声势。

 真要是无中生有来这么一波,反而显得咱们不够自信了。

 于是在阅兵前夕又进行了一次删改,才最终定稿。

 对于这个变化,反应最大的自然是几名俄罗斯武官。

 关于原来那个版本的解说词,华夏方面自然是跟俄方沟通过的。

 否则你这边暗示了一圈,别人却一脸懵逼地表示说我根本没卖过,那岂不是成了笑话。

 但是今天,本来得意洋洋地听着解说词的安德烈·利皮林,却发现好像跟之前的说法有点对不上。

 他又赶紧向旁边的翻译确认了一下。

 确实没有提到跟“自行研发”或者“国产”相关的内容。

 这让利皮林感到有点心慌。

 俄国方面最开始之所以会同意配合,自然不是出于国际主义精神,而是为了生意——

 把进口的s300说成是国产,显然表明华夏人对于这一型号的性能非常满意,并将其视为威慑潜在对手的撒手锏。

 但现在……

 “难不成他们已经搞出了新型的防空导弹?”

 利皮林陷入了自我怀疑。

 虽然没听说华夏人这两年在导弹技术方面有什么特别巨大的进步,但考虑到他们在航空和机械制造领域似乎也是一直掖着藏着然后突然井喷式发展,似乎也不是没可能……

 思来想去,他决定把这个情况上报给国内,让安泰公司加快对华夏去年订购的4个营s300pmu1的交付,同时加快最新型号s300pm2和pm3的测试和研发进程……

 阅兵进行到这里,现场的外国代表已经是各怀心思了。

 而紧随地面装备方队之后,空中编队的入场,更是把这种情况推向了顶峰。

 ……

 由于今天的天气条件远比上一世的十月一日更好,能见度极高且几乎完全无风,因此空中编队采取了三个预设方案中飞行高度最低的一个。

 尤其是打头阵的八一飞行表演队。

 一架轰油6带着8架歼教9y,以一个低到能给人带来些许压迫感的高度,从众人头顶掠过。

 这一次,周瑞夫一改此前吊儿郎当的态度,端起照相机对着天空就是一阵连拍。

 “还真就服役了……”

 之前97年新加坡航展的时候,歼教9的出口型ftc2000就进行过地面和飞行演示。

 但是造一架飞机用于验证是一回事,把新技术投入量产并装备部队是另一回事。

 更何况还是投入飞行表演队这样的单位。

 说明华夏人对于其气动和操纵稳定性有着极强的信心。

 而且,这个型号从1997年中才有相关信息,如今才两年多点的功夫,就已经走完了测试流程。

 他合理推测,华夏人恐怕早就已经开始研究dsi进气道的相关技术,只不过一直暗中进行,没有被任何人发觉……

 这就有点吓人了。

 周瑞夫皱了皱眉头。

 后面两个大型机编队没什么好看的,轰6哪怕在华夏这边,也不算什么新装备了。

 歼8d虽然服役没几年,但本质上和歼8b的差别不大,当年和平典范的时候已经被看了个光。

 他有些期待的反而是96年第一届香洲航展上露面的那个型号。

 根据部署在盛京的内线爬墙,以及卫星照片综合推断,华夏应该已经装备了3-4个团的歼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