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320章 地球OL的平衡机制

 随着韩向杰的指令下达,8号发射筒内浅绿色筒体的盖板发出“砰”地一声,接着迅速向上弹开。

 这是过去训练中并不存在的步骤。

 大多数由发射筒而非鱼雷管发射潜射导弹都是直接装在筒内,点火之前向其中注水,然后在水下点火。

 即便是部分干式发射的型号,也会利用高压气体或是弹体直接击破二层封盖。

 而这次的雷达组件毕竟还需要考虑回收,所以在容器设计上显得颇为精密。

 几分钟后,在液压助力设备的嗡嗡声中,一根如同雨伞骨架般的圆柱体设备从下面升起,接着展开成为了一面尺寸为2.5米*8米的矩形栅格天线,并以大约3r/min的速度开始缓缓转动。

 “报告艇长,天线阵列通电成功。”

 艇内通讯器中,身处前辅机舱的机电长开始汇报情况:

 “发电机组正在以高负荷状态工作,不过运行参数和噪音都尚且稳定……”

 由于改装时间比较仓促,这部雷达并没能被完全接入到长征9号的指挥系统当中,技术人员只来得及从信号系统分出一根线路,让指挥舱中的众人可以在多功能显示器和电子海图桌上看到搜索结果,但控制操作却仍然需要在后部导弹舱下面完成,至于电力也是直接由前辅机舱供应。

 “密切注意设备运行情况,一旦出现波动,马上向我汇报。”

 韩向杰下令道。

 “收到。”

 另一边传来简短的回应。

 在之前的训练过程中,他就发现这部雷达的耗电情况远远超出了自己的估计。

 虽然核反应堆在纸面上能够提供近乎无限的能量,但其中的绝大部分都会经由齿轮箱输送到主轴上作为推进动力,更何况前辅机舱还是完全独立运行的,所以供电情况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样充裕。

 在顺利完成这一步之后,下面的任务流程就跟艇员队关系不大了——

 潜艇上基本不会设置专业的雷达岗位,所以是由十几名从水面舰艇部队以及电科集团征调的同志负责操作设备。

 而作为艇长的韩向杰也因此而有时间考虑一些其它事情。

 “我说老范,现在电能管理技术也提高了,以后的核潜艇有没有可能回到09i和09ii那样,先用核反应堆发电,然后再对动力和设备分别配送电力?”

 趁着后面调试雷达的功夫,韩向杰向范朝晖询问道。

 早期型号的华夏核潜艇就使用了汽轮机-电动机推进方案,甚至有那么点综合电力系统的味道。

 但就像早年间的电驱动坦克一样,听起来相当科幻,实际用下来无论性能还是可靠性都相当抱歉,所以到09iii和09iv上还是老老实实用回了传统的技术路线。

 不过,经历了今天这一遭之后,韩向杰却又突然想起来了老型号上面为数不多的优点。

 范朝晖听罢沉思片刻,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核反应堆和燃气轮机不一样,发电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蒸汽驱动汽轮机,相比直驱在噪音和设备体积上都不占优势,而且咱们这次任务属于百年一遇,正常情况下艇上设备的用电压力不大,也没有这方面的动力……”